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

7月6日的課程...

7月6日上午. 清華大學王俊秀教授---營造良好教學環境
生理學研究指出:人的腦細胞只有開發5%;心理學研究也指出:人只有十分之一是清醒的,兩者的研究交集說明了人的潛能還有許多發展的空間。也說明了潛能(包括創意、逐夢、行動)長期被壓抑,分別受到制度至約、教育制約(萬般皆下品、唯有讀書高)、社會制約與文化制約。
王教授以此為開場白,告訴我們應該嘗試著擺脫制約,尋求許多更有效的教學環境佈置或方法。
Ex:聯合國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題:
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,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?
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題目後不知道什麼叫糧食
歐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短缺
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自己的看法
拉丁美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做請
美國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
也舉了上面這個例子,告訴我們制約現象,所形成的笑話。

然後,又分享了許多教授在清華學院的創舉以及措施。也告訴了我們許多教育的目標與方向。
EX:學習家庭
以學習家庭(不同系五人組成)為單位,培養:
團隊合作能力
容忍、了解、欣賞與認同其他領域的能力
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
溝通語表達的能力
再以學習護照做為實習簽證與行動足跡。

EX:校園死角調查活動
(貼個海報、讓學生張貼各種死角,這是個很不錯的行為,回校值得學習使用。)

EX:創意有所詮釋
21世紀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,發想是生存最重要的技巧
找出限制來,在限制內作到圓滿(賴聲川)
初學者心中可能性很多,專家心中可能性很少(鈴木俊榮)
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(林懷民)
我不知道要去哪,如果知道,我不會去(法蘭克蓋瑞)
我們可能不知道什麼叫創意,卻一定知道什麼叫沒有創意
(這個說法不錯,很實用,可能可以讓小朋友更容易懂)
特別是最後一句,未來我可能會有機會常常運用。

話說....聽著各種充滿前景、成長的課程,想著要運用在自己學校的小朋友,赫然驚覺,再有趣在生動活潑的課程,在目前的學校,施行使用起來,都有個兩個主要的極大困難:第一個是學生基本能力不不足,不是不想說,而是不會說;不是不想寫,而是不會寫。擔任了一年的綜合課程老師,指導了許多討論或者書寫的課程,得到的就是一在的失望與無奈。第二個是懶惰,原因目前仍不是明瞭(應該是天性使然吧),手邊的學生絕大部分均有無可批敵的惰性,對大部分的自學自找課程或要求,總是習慣性的空白。或許,在進行任何更深入或有趣的課程之間,是不是有必要討論如何讓孩子更勤勞呢。

7月6日下午.張德銳院長談的是教師專業發展。

態度決定高度;格局決定結局。

教學專業化的曙光
強調合作學習 如讀書會、同齊教學
加強夥伴關係
實施教學輔導

除了上述標語之外,最重要的是一份發展規準。
未來有電子檔在補上吧。
在看過發展規準之後,我深深佩服製作出這規準的作者。
這規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,把老師在課堂中應該做的事情,寫得如此有深度、有條理、有依據,我想,這樣的規準存在,一方面可以讓老師檢視自己教學上是否有所缺損;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外行人看到老師的專業存在。
期待,教師們能有更健全的發展....

話說,晚上的抽籤即席演講,讓我非常的無奈。
上次是最後一個被抽到,草草結束,說的2266...
這次,則是倒數第三個,我跟組長的磁場不合啦.
抽到的題目是談學校的公共關係,哈...
還好,有跟同事聊過相關的東西,也算是能扯些東西,
希望,以後能不要在排到那麼後面了。

沒有留言: